蛇地錢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蛇地錢 | 中藥圖典 |
蛇地錢 Shé Dì Qián |
|
---|---|
![]() |
|
別名 | 地皮斑、石皮斑、云斑、一團云、小葉蛇地錢、蛇皮苔 |
功效作用 | 解熱毒,消腫,止痛,生肌。治癰腫,疔瘡,蛇咬傷。 |
英文名 | liverwort |
始載于 | 《草藥手冊》 |
毒性 | |
歸經(jīng) | 心經(jīng)、脾經(jīng) |
藥性 | 寒 |
藥味 | 辛、甘 |
簡介
蛇地錢也叫錢苔.
【藥 名】:蛇地錢
【拼 音】:SHEDIQIAN
【來 源】:為苔蘚類植物藥蛇苔科植物蛇苔的全株。
【功 效】:消腫止痛,拔膿生肌。
【主 治】:治癰腫,疔瘡,蛇咬傷。
【性味歸經(jīng)】:微甘辛,寒。入心,脾二經(jīng)
【用法用量】:外用:搗爛,或研末敷。
【用藥忌宜】:局部不紅不熱的陰疽,勿用。
【別 名】:地皮斑、石皮斑、云斑、一團云、小葉蛇地錢(江西《草藥手冊》)
【動植物資源分布】:廣布于全國各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全年可采。
【拉丁名】:Conocephalum conicum(L.) Dumort.
【考 證】:出自江西《草藥手冊》。
【中藥化學(xué)成分】:含淀粉和大量的葡萄糖、果糖、蔗糖
分布
地錢(Marchantia polymorpha L.) 我國各地廣泛分布,常見于溝旁、井邊、墻腳等陰濕處。配子體為綠色、扁平、叉狀分枝的葉狀體,生長點位于分叉凹陷處。在橫切面上,可看到葉狀體由多層細胞組成,其背面(上面)有一層表皮,分布有菱形或多邊形的小區(qū),各區(qū)中央有一個通氣孔,通向氣室。表皮下方有排列疏松的同化組織,細胞內(nèi)含有較多的葉綠體。同化組織下面是數(shù)層排列緊密的大型薄壁細胞,含葉綠體較少,屬貯藏組織。在下表皮上,還能見到許多多細胞的鱗片和單細胞的假根,具有固著、吸收和保持水分的作用?! ?/p>
生物習(xí)性
地錢主要以胞芽進行營養(yǎng)繁殖。胞芽生于葉狀體背面的胞芽杯(gemma cup)中,呈綠色圓片形,兩側(cè)有缺口,下部具柄。成熟后自柄處脫落,萌發(fā)成新的植物體。
地錢的配子體為雌雄異株。有性生殖時,分別在雌雄配子體上產(chǎn)生傘形有柄的雌器托(頸卵器托)和雄器托(精子器托)。雌器托的托盤邊緣有指狀分裂的芒線,二芒線之間有一列倒懸瓶狀的頸卵器。雄器托的托盤邊緣波狀淺裂,內(nèi)生有許多精子器。成熟后的頸卵器其頸溝細胞和腹溝細胞解體,精子游入頸卵器中與卵結(jié)合形成合子。合子在頸卵器內(nèi)先發(fā)育成胚,再長為孢子體。孢子體成熟后,孢蒴內(nèi)的孢子母細胞經(jīng)過減數(shù)分裂發(fā)育成孢子,此外在孢蒴內(nèi),具有長條形、壁上有螺旋狀增厚的彈絲。孢蒴成熟后開裂,孢子借彈絲的力量散出,在適宜的環(huán)境中萌發(fā)成雌性或雄性的原絲體,進而發(fā)育成新的雌、雄配子體(葉狀體)。
苔類植物中葉狀體類型常見的還有:石地錢(Reboulia hemisphaerica)、錢苔(Riccia glauca )、毛地錢(Dumortiera hirsuta);莖葉體類型常見的,如葉苔目的光萼苔(Porella platyphylla)等。
|
關(guān)于“蛇地錢”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