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海椒
A+醫(yī)學(xué)百科 >> 藥品百科 >> 中藥百科 >> 野海椒 | 中藥圖典 |
野海椒 Yě Hǎi Jiāo |
|
---|---|
別名 | 海茄子、巖海椒、觀音蓮、玉珊瑚、天辣子、陳龍茄、洋海椒 |
功效作用 | 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消腫止痛。主風(fēng)濕痹痛;腰背疼痛;跌打損傷;無名腫毒 |
英文名 | Herb of False Jerusalemcherry |
始載于 | 《四川常用中草藥》 |
毒性 | 小毒 |
歸經(jīng) | |
藥性 | 溫 |
藥味 | 辛 |
【藥名】野海椒
【別名】海茄子、巖海椒、觀音蓮、玉珊瑚、天辣子、陳龍茄、洋海椒
【漢語拼音】ye hai jiao
【英文名】Herb of False Jerusalemcherry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olanum pseudo-copsicum L.var.di-florum (Vell.) Bitter [S.capsicasterum Link. Ex Schau;S.di-florum Vell.; S. dunnianum Levl.]
【功效】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消腫止痛
【科屬分類】茄科
【拉丁文名】Herba Solani Capsicastri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荒地、林邊。
【采收和儲(chǔ)藏】夏、秋季采集,曬干。
【資源分布】分布四川、貴州;北京、上海。江蘇等地有栽培。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直立分枝小灌木,高0.3-1.5m。小枝幼時(shí)被樹枝狀簇絨毛,后漸脫落。葉互生;葉柄長2-5mm;葉片卵狀長圓形,長2-5cm,寬1-1.5cm,常2枚生于一處,一大一小,先端鈍圓,基部漸狹成柄,全緣或呈微波狀?;ㄐ蚨?,腋生,通常1-3朵,單生或成蝎尾狀花序;總花梗短幾近于無;花梗長約5mm;萼綠色,略成鐘狀,上端5裂,微被毛;花冠淺鐘狀狀,白色,5深裂,裂片卵圓形;雄蕊5,黃色;子房近圓形,花柱線形,柱頭小,略成頭狀。漿果單生,球狀,珊瑚紅色或橘黃色,直徑1-2cm;種子多數(shù),扁平,略呈腎形,平滑?;ㄆ谂?,果期8-12月。
【功效分類】解毒藥;祛風(fēng)濕藥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每日量5-10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
【出處】《中華本草》
|
關(guān)于“野海椒”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