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尿布皮炎
A+醫(yī)學百科 >> 疾病百科 >> 炎癥 >> 新生兒尿布皮炎 |
尿布皮炎也稱紅臀,是因為寶寶嬌嫩的皮膚被大小便污染而未及時更換,皮膚上的細菌分解大小便中的尿素生成氨,堿性氨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而導致潮紅、糜爛、潰瘍,它是兒科常見并發(fā)癥之一,以新生兒發(fā)病率較高,甚至可導致敗血癥的發(fā)生。
目錄 |
新生兒尿布皮炎的病因
【發(fā)病原因】
引起尿布皮炎的原因很多:如尿布換洗不及時,使嬰兒臀部長時間浸漬在潮濕的尿布里;使用橡皮布、塑料膜、油布等不通氣的材料包裹尿布;使用合成洗衣粉或堿性度很高的肥皂洗滌尿布,又未漂洗干凈等。此外,不清潔的尿布的中寄生菌,可分解尿素產生氨類物質刺激皮膚;腹瀉的嬰兒,其稀便中的酵素也會刺激皮膚,這些也會引起尿布皮炎。
【發(fā)病機制】
1.原發(fā)性刺激性尿布皮炎
(1)表皮的浸漬和皮膚屏障功能的減弱是本病的發(fā)病基礎:
①水化作用:大小便的沾染,不透氣的尿布、衣著等使得局部皮溫升高和出汗增加,造成皮膚處于持續(xù)的潮濕環(huán)境中,促成皮膚水化作用的發(fā)生,最終導致表皮的浸漬。
②摩擦作用:臨床上發(fā)現在患兒外陰的突出部位、臀部和腰圍等摩擦區(qū)域易患本病。粗糙的尿布與皮膚的摩擦或者皮膚與皮膚之間的相互摩擦,使得浸漬的表皮受到進一步損傷,最后導致表皮的屏障功能降低和細菌滋生環(huán)境的形成。
(2)一系列刺激物的繼發(fā)效應:
①糞便:長時期沾染大便是新生兒皮膚最易患有本病的因素。堿性糞便見于那些牛乳喂養(yǎng)或高蛋白質食物喂養(yǎng)的患兒;酸性糞便見于豆?jié){代乳喂養(yǎng)引起腹瀉的患兒或感染引起腹瀉的患兒,因為腹瀉時稀糞中含較多的脂肪酸。臨床上也發(fā)現一旦腹瀉停止,患兒尿布皮炎也隨之好轉。糞便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酸性或堿性成分都會進一步損傷皮膚屏障。
②尿液:尿液中的氨(由產氨桿菌分解尿液中的尿素產生)和堿性溶液環(huán)境進一步損傷皮膚屏障和加重皮膚的炎癥反應。
③溫度:尿布區(qū)域的皮溫增高將引起血管擴張和加重皮膚的炎癥反應。
④化學刺激物:除臭劑、尿布中的漂白劑、消毒肥皂、防腐劑、霜劑和油劑等化學刺激物的頻繁接觸或使用,對患兒皮膚都直接有害。
⑤白念珠菌、厭氧細菌的過度生長將會進一步加重皮膚的刺激反應。
最后患兒的皮膚對許多抗真菌藥的耐受性也較差。
2.念珠菌性尿布皮炎
(1)病菌的來源:病菌可能來自患有念珠菌性陰道炎的母體產道;母乳喂養(yǎng)者,應檢查母親的乳腺,有否乳腺炎;另外檢查橡皮奶頭有否被念珠菌污染。若患兒口腔有鵝口瘡遷延反復,則尿布區(qū)的念珠菌來自患兒的胃腸道。
念珠菌病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急性、亞急性或慢性感染,是最常見的真菌病。常侵犯皮膚、粘膜,也可引起內臟或全身感染。臨床癥狀錯綜復雜,急緩不一。兒童多為急性繼發(fā)性感染。近年來隨著大劑量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的應用,以及器官移植術的開展,其發(fā)病率漸趨增高,并可危及生命造成嚴重后果。
生殖器念珠菌病分為念珠菌性陰道炎和念珠菌性龜頭炎。兩者與性行為關系密切,可以通過性行為互相傳播?! ∧钪榫躁幍姥?candidal vaginitis),又稱外陰陰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VVC),是由陰道內的念珠菌,主要為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陰道及外陰的炎癥性疾病。
臨床以典型的豆腐渣樣白帶及劇烈的外陰瘙癢為特征。急性發(fā)作的病人如果治療不徹底則容易轉為慢性復發(fā)性念珠菌性陰道炎(RVVC )。
(2)詢問患兒近期有無頻繁使用廣譜抗生素史。
(3)腹瀉患兒更容易感染念珠菌。
(4)尿布提供了念珠菌一個十分溫暖和潮濕的生長環(huán)境;白念珠菌能在皮膚表面繁殖。
(5)多數學者認為念珠菌是在皮膚破損基礎上的繼發(fā)感染,它能穿透角質層,并通過旁路途徑激活補體系統,誘導皮膚炎癥的產生。
(6)有學者認為臨床上尿布皮炎的嚴重程度和病期長短與尿布皮炎的類型無關,而與白念珠菌的繁殖數量有關。
新生兒尿布皮炎的癥狀
[癥狀]
1.原發(fā)性刺激性尿布皮炎,本病為臨床最常見的一種新生兒皮膚損害。最明顯的損害部位是在尿布接觸的區(qū)域,如臀部的隆起部分、大腿的內側、陰囊、陰阜或大陰唇等處。不接觸尿布的皺褶部位的皮膚通常正常,因此,在女嬰的外陰??吹绞芾鄣钠p與正常的皺褶皮膚相間,呈“W”型。
癥狀表現:基本損害為光滑發(fā)亮的融合性的紅斑,有時像燙傷樣;此外,受累的部位也可以有紅色丘疹、水腫和脫屑。皮疹痊愈后形成羊皮紙樣起皺的外觀,這有特別的提示意義。
(5)本病可分幾個亞型:
①擦爛紅斑型:較常見。皮損可累及尿布區(qū)域的皺褶部位。
②“潮水”標記性皮炎:較少見。這是由于尿布不斷的潮濕和干燥(似潮起潮落)、加上尿布的塑料邊緣對周邊的皮膚過度刺激所致。皮損為尿布邊緣出現的帶狀紅斑,常見于大腿或腹部。
③Jacquet皮炎:較少見并且癥狀比較嚴重。在男性患兒中,潰瘍可累及龜頭和尿道,引起排尿不適或困難。表現為丘疹,繼而發(fā)生糜爛,并形成鑿孔狀邊緣和火山口樣外觀的潰瘍,這些潰瘍又稱為“氨毒性潰瘍”,見于那些尿布使用時間較長的患兒。
2.變應性接觸性尿布皮炎,多見于2歲以下的小兒。本病常并發(fā)原發(fā)性刺激性尿布皮炎,因此,皮疹的分布部位與前者相同,即位于尿布覆蓋的突起部位,然而本病在屈曲部位的皮疹也是明顯的,尤其是所使用的致敏外用藥積聚的皺褶部位。
癥狀表現:尿布區(qū)域的紅斑、小水皰,水皰破后形成濕疹樣變,剛開始時,水皰不一定明顯。
3.念珠菌性尿布皮炎
癥狀表現:尿布區(qū)域見邊界清楚的鮮紅斑,表面有鱗屑。周邊有衛(wèi)星狀的扁平丘疹和膿皰,衛(wèi)星狀的損害往往有圈狀的鱗屑。累及生殖器,可在陰囊或陰唇部位見到融合性的紅斑。嚴重的病例可有大片的糜爛面。
銀屑病樣過敏疹:目前認為它是對念珠菌產生的一種變態(tài)反應。多見于有嚴重念珠菌感染的尿布皮炎患兒,在剛開始接受治療后不久,軀干部位迅速出現類似銀屑病樣的鱗屑性的丘疹和斑塊,肢端常不受累。
皮疹可持續(xù)數天或數周,患處念珠菌培養(yǎng)陰性。
[診斷]
根據病史和臨床表現即可確診。1~4個月應用尿布的嬰幼兒,在尿布區(qū)域出現特征性皮疹可以初步考慮尿布皮炎,用5% KOH溶液溶解圈狀鱗屑后在顯微鏡下觀察,可看到假菌絲、菌絲或卵圓形芽孢者,可進一步確診為念珠菌性尿布皮炎。若大量假菌絲存在,說明念珠菌處于致病狀態(tài),有診斷價值。
新生兒尿布皮炎的診斷
新生兒尿布皮炎的檢查化驗
單純尿布皮炎不需做輔助檢查。
可有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增高,并發(fā)尿路感染,尿檢可見白細胞增高,并發(fā)敗血癥者血培養(yǎng)陽性。
新生兒尿布皮炎的鑒別診斷
1.尿布區(qū)域的脂溢性皮炎 除了腹股溝和整個尿布區(qū)域中皮膚隆起部位有皮疹外,頭皮、耳后、腋窩和頸部也同樣有皮疹;基本損害為境界清楚的橙紅色鱗屑性的斑片,鱗屑略帶黃色而油膩,但皮損周圍無衛(wèi)星狀的病灶。大部分患兒于3~6個月后自然痊愈。
2.尿布區(qū)域的異位性皮炎 此病多發(fā)于過敏性體質的嬰幼兒及青少年,部位遍及臉、頸、手肘、膝窩、四肢背側等,表現為紅疹、皮膚變厚、粗糙等癥狀。這種病會反復發(fā)作,且患者常因瘙癢難耐而抓得身上傷痕累累,不但有礙外觀,甚至引發(fā)睡眠障礙或影響戶外運動及生活質量,對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不良影響?;颊叱0橛?a href="/w/%E6%94%AF%E6%B0%94%E7%AE%A1%E5%93%AE%E5%96%98" title="支氣管哮喘">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病程長、治療難,被醫(yī)學界視為“濕疹中最難治的一種”。
皮疹類似原發(fā)性刺激性尿布皮炎,但皮疹遷延而難愈,并有苔蘚樣變、抓痕和結痂,其他部位有類似的皮疹,家族中有Atopy的病史。
3.尿布區(qū)域的銀屑病 其特征是在紅斑上反復出現多層銀白色干燥鱗屑。中醫(yī)古稱之為“白疕”,古醫(yī)籍亦有稱之為松皮癬。西醫(yī)稱為銀屑病(Psoriasis),俗稱牛皮癬,其特征是出現大小不等的丘疹,紅斑,表面覆蓋著銀白色鱗屑,邊界清楚,好發(fā)于頭皮、四肢伸側及背部。男性多于女性。春冬季節(jié)容易復發(fā)或加重,而夏秋季多緩解。另外,城市的野廣告也被稱之為“牛皮癬”。
該區(qū)域皮膚經水合作用后,銀屑病損害表面的鱗屑很少。皮損局部應用皮質激素制劑有效、家族有銀屑病史、患兒身體其他部位有銀屑病損害、指甲有點狀凹陷等則有提示本病的意義,否則診斷很困難。
4.尿布區(qū)域的大皰性膿皰瘡 主要由噬菌體II組71型金葡菌引起。多見于兒童。皮疹為散在性大皰,直徑1~10mm或更大,壁薄,周圍紅暈不顯,破裂后形成大片糜爛,干燥后結痂呈清漆狀,不易剝去。有時大皰中央自愈。膿皰邊緣向四周擴展呈環(huán)狀,或多個相互連成回狀。好發(fā)于顏面、軀干及四肢,亦見于掌跖。
本型好發(fā)于新生兒,又稱新生兒膿皰瘡(impetigo neonatorum)。多發(fā)于出生后3個月內,傳染性強,易在新生兒中流行。發(fā)病急驟,膿胞進展迅速,,很快累及全身。常伴39℃以上高熱,患兒精神萎靡、嘔吐、腹瀉。如不及時救治,可因敗血癥或毒血癥而危及生命。
在患兒大腿、臀部和下腹部見多發(fā)性紅色潮潤的剝裸面,上面有蜜黃色的痂皮,邊緣可見游離的膿皰壁,具有特征性。
5.嬰兒肛周鏈球菌病 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β-溶血性鏈球菌:菌落周圍形成一個-4mm寬、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無色溶血環(huán),也稱乙型溶血,因而這類菌亦稱為溶血性鏈球菌,該菌的致病力強,常引起人類和動物的多種疾病。
臨床表現為肛周境界清楚的鮮紅斑,并伴有黏膜裂隙,患兒疼痛明顯,尤其在解便時哭鬧,解便困難,最后導致大便滯納。家屬中常有反復發(fā)作的鏈球菌性咽炎?;继幟奘米尤〔暮笈囵B(yǎng),可提示本病。
6.嬰兒臀部肉芽腫 本病病因不明?;純合惹坝性l(fā)性刺激性尿布皮炎史,在此基礎上出現堅實無痛略帶紅棕色至紫色的結節(jié),大小為0.5~4.0cm,皮疹位于臀部、股內側和下腹部。但經數周至數月后,皮疹最終自動消退。
新生兒尿布皮炎的并發(fā)癥
新生兒尿布皮炎的預防和治療方法
(一) 預防
尿布的選擇 為了預防臀紅,寶寶的尿布材料盡量不用不透氣的塑料和橡膠之類,最好選擇柔軟吸水較強的棉布制作,以白色或淺色的為好,這樣有助于觀察寶寶尿液的顏色。尿布要勤更換,將尿布用開水燙洗干凈后再用。
涂藥法 寶寶大小便后要勤洗臀部,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勤換尿布。如臀部皮膚潮紅,每次清洗臀部后在患處涂適當的藥物,如涂食用香油(加熱后冷卻)或涂淡魚肝油或鞣酸軟膏。若臀部皮膚有破潰或流水時,可涂抗生素軟膏,如紅霉素、氯鋅油等。
陽光照射法 將寶寶臀部洗凈后,用軟棉布擦干,然后墊上尿布,側臥或仰臥,露出陰部或臀部,在陽光下照射30分鐘,(隔玻璃照射30~60分鐘),這樣既簡便,效果又好,能使臀紅盡快愈合。
也可用25度燈泡的臺燈或立燈,將寶寶臀部用溫水清洗干凈后,墊好尿布,男嬰應將尿布遮擋陰囊,注意保暖,只露出臀紅部位,如滲出液較多時用棉簽及時吸干。燈泡距臀部一般為30~50厘米,每次20分鐘,每天3次,必要時酌情增加,照射過程中家長要隨時觀察臀部皮膚情況,防燙傷。
(二)預后
給予及時處理預后良好。尿布皮炎是一種自限性皮膚病,小兒能自控大小便并不用尿布后,皮疹自然會消失。
新生兒尿布皮炎的西醫(yī)治療
一、 外涂紫草油 監(jiān)床實踐證明,用溫開水給嬰兒洗患區(qū)后,涂上點紫草油,一般5次--6次可愈,每日一次。在正常情況下,給嬰兒每次洗澡后,在腹股溝涂上點紫草油,常能防止嬰兒尿布皮炎發(fā)生。
二、 外涂克霉唑地塞米霜 將克霉唑500毫克,地塞米松8毫克,研成粉末,再放入20克雪花膏中攪勻,即為克霉唑地塞米松。使用時,先將患兒臀部皮膚洗凈擦干,然后把克霉唑地塞米松霜薄薄地涂上一層,白天和晚上各搽一次,7次為一療程,同時要保持局部皮膚干燥,不要讓尿、糞與藥物混在一起。
三、有念珠菌感染時給予相應治療
(1)皮損處用微溫水清洗,切勿用堿性肥皂或溫度偏高之水清洗或摩擦。
(3)糜爛滲出較少時,可外用紅霉素軟膏或新霉素軟膏,新霉素應小面積外用,并注意有無致敏性可能。
(4)若感染念珠菌,外用制霉菌素霜或聯苯芐唑霜、特比萘芬霜。
參看
|
關于“新生兒尿布皮炎”的留言: | ![]() |
目前暫無留言 | |
添加留言 |